声明

本文是学习GB-T 33675-2017 冷冬等级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
1 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单站、区域及全国的冷冬指标、计算方法以及等级划分。

本标准适用于冷冬的监测、预测、评价及服务。

2 术语和定义
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
2.1

冬季平均气温 winter mean air temperature

上年12月至当年(目标年)2月的平均气温。

注:单位为摄氏度(℃)。

2.2

气候平均值 climate normal

气象要素最近3个年代30年的平均值,计算方法见附录 A。

2.3

距平 anomaly

气象要素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,计算方法见附录 A。

2.4

单站 weather station

某一气象观测站,也称站或站点。

2.5

区域 region

某一地理范围,如行政区、流域区等,不包括全国整体范围。

2.6

冷冬阈值 cold winter threshold

界定单站冷冬的临界值,取值方法见附录A。

2.7

有效网格 effective grid

将全国范围按给定经纬度格距划分网格,包含有站点的网格。

3 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

3.1 单站冷冬

单站冬季平均气温距平(△T)
小于或等于冷冬阈值,定义为单站弱冷冬(简称单站冷冬)。单站冷冬

指标和等级划分见表1。

GB/T 33675—2017

1 单站冷冬指标和等级划分

等级指标

等级名称

-1.29α<△T≤-0.43σ

单站弱冷冬(简称单站冷冬)

△T≤-1.29a

单站强冷冬

注:σ(标准差)计算见式(A.3)。

3.2 区域冷冬

区域范围内冷冬站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%,定义为区域弱冷冬(简称区域冷冬)。在区域冷冬年,

区域内强冷冬站数与冷冬站数之比大于或等于50%,定义为区域强冷冬。

3.3 全国冷冬

全国冷冬指数大于或等于50%,定义为全国弱冷冬(简称全国冷冬)。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附录

B。
在全国冷冬年,全国强冷冬面积与全国冷冬面积之比大于或等于50%,定义为全国强冷冬。

4 冷冬年确定

4.1 目标年冷冬

按该年所使用的气候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和冷冬阈值。目标年及所对应气候平均值计算年代见

表2。

2 目标年和气候平均值年代

目标年

2000年之前

2001年—2010年

2011年—2020年

2021年—2030年

以此类推

气候平均值年代

1961年— 1990年

1971年—2000年

1981年—2010年

1991年—2020年

以此类推

4.2 历史年冷冬

对已确定的目标年冷冬,不再随气候平均值更新而改变。

GB/T 33675—2017

附 录 A

(规范性附录)

冷冬阈值取值方法

A.1 气候平均值计算

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(A.1):

style="width:1.63988in;height:0.73326in" />

… ………… ……… (A.1)

式 中 :

下 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,单位为摄氏度(℃);

i - 年份序号,i=1,2, …,30;

T,— 目标年对应的最近3个年代的逐年冬季平均气温,单位为摄氏度(℃)。

A.2 距平计算

距平计算见式(A.2):

AT=t T ………………… …… (A.2)

式中:

△T— 某一 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距平,单位为摄氏度(℃);

t — 目标年冬季平均气温,单位为摄氏度(℃)。

A.3 标准差计算

标准差计算见式(A.3):

式 中 :

σ— 冬季平均气温标准差。

A.4 冷冬阈值

style="width:3.39337in;height:0.73348in" />

…… ………………… (A.3)

冬季平均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,按三分位法划分偏冷、偏暖和正常出现的概率,其概率均为
33.3%,得到偏冷、偏暖的边界阈值分别为-0.43σ和0.43σ,定义 — 0.43a
为单站冷冬阈值;强冷冬发生

概率为10%,定义 — 1 . 29a 为单站强冷冬阈值。

GB/T 33675—2017

附 录 B

(规范性附录)

全国冷冬指数计算方法

B. 1 有效网格面积计算

有效网格面积计算见式(B. 1):

SG;=S 。×cosφ;

式中:

SG,—— 某一有效网格面积,单位为平方千米(km²);

S 。— 赤道地区1.0°×1.0°网格的近似面积(S 。=110.0×111.0),

φ ——有效网格中心点纬度,单位为度(°);

i 有效网格序号。

…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(B.1)

单位为平方千米(km²);

B.2 全国有效面积计算

全国有效面积计算见式(B.2):

式中:

style="width:1.51339in;height:0.69322in" />

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2)

SE—— 全国有效面积,单位为平方千米(km²);

l — 有效网格总数。

B.3 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

有效网格冷冬面积计算见式(B.3):

SGC;=AD,×SG;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3)

式中:

SGC;—
有效网格冷冬面积,即某一有效网格冷冬站点所代表的面积,单位为平方千米(km²);

AD,— 冷冬面积权重系数,为该有效网格冷冬站数与站点总数之比。

B.4 全国冷冬面积计算

全国冷冬面积计算见式(B.4):

style="width:1.70659in;height:0.66682in" />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4)

式中:

SC——
全国冷冬面积,即全国范围内各有效网格冷冬面积之和,单位为平方千米(km²)。

B.5 全国冷冬指数计算

全国冷冬指数计算见式(B.5):

式中:

style="width:2.03322in;height:0.60654in" />

GB/T 33675—2017

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5)

IC— 全国冷冬指数,即全国冷冬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,以百分数(%)表示。

B.6 全国强冷冬面积计算

有效网格强冷冬面积参照B.3 计算,全国强冷冬面积参照 B.4 计算。

GB/T 33675—2017

延伸阅读
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33675-2017 冷冬等级. 进一步学习

联系我们

DB42-T 2081-2023 湖北省药品监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 湖北省.pdf